丰台火车站——风雨沧桑看巨变
更新时间:2017-03-19
▲丰台火车站大门 摄影/林铁成
▲丰台火车站站台 供图/王又芳
1895年建成的丰台火车站位于丰台区丰台镇正阳大街4号,2010年6月停办业务,经营了115年,是一座具有百年沧桑的车站。
朝廷批准李鸿章修铁路计划
说起丰台火车站的兴建,可以追溯到1888年(清光绪十四年),当时清政府的直隶总督李鸿章撰写奏章,建议修建天津至通县的津通铁路,作为“滨海征兵运械之路”。但是,因为朝内外保守势力的反对而未被朝廷批准。
7年以后的1895年(清光绪二十一年)4月,因中日甲午战争中方战败签订了《马关条约》,李鸿章再次提起修建铁路的奏章,得到了大多数大臣的支持。但一直等到秋季,清政府才开始复议这件事,最后决定兴建津通铁路,将终点自通县移到卢沟桥,改称津卢铁路。是年全线开工兴建,于年底从天津修至丰台,并建成了丰台火车站。
在建站的同时,于1896年5月由丰台站向东延伸至马家堡站,向西修一条路到达卢沟桥并建立了车站。至此,津卢铁路全线基本竣工。但因马家堡至卢沟桥段的路基土质不好,不易夯实,所以没有马上开通。经过近一年的雨淋沉降后,到1897年6月才正式通车营业。
两条铁路交会丰台 各自管理运营
丰台火车站建站初期,仅发两对旅客列车,即丰台至张家口、丰台经西直门到门头沟的客车,旅客很少,日均才190人。以后逐渐开行了北京至天津、北京至保定、北京至汉口等旅客列车,日均达300余人。货运比较繁忙,车站每日货物发送量达七八百吨。京汉、京张两路在丰台站都设有办事机构,管理各自铁路的运营。如京汉铁路在丰台站设有包括站长、副站长、英语招待、售票和电报生的5人办事机构。各路车辆只能在各自铁路上使用,致使大量货物在丰台站倒装,又碍于各路车辆大小,多寡不均,往往使大批货物因等待装车而滞留车站,促使货栈业在丰台大量兴起,较大货栈开始租用土地,修建专用铁道。由于客商、劳动力云集丰台,流动人口剧增,为丰台镇带来了人气,带动了火车站所在地正阳大街的饮食、服务行业的发展。车站门前及东西两侧的饭馆、旅店、客栈、货栈、杂货铺一个挨着一个,成了丰台镇一条有名的商业街。
由于津卢铁路于1907年从天津延长到了奉天(即现在的沈阳),所以这条铁路也改名为京奉铁路。到了中华民国时期,丰台站实际上已经成为连接京汉、京张和京奉这三条铁路干线的中转站,由于各路的过轨车辆都要在丰台站进行解体、集结和编组,使得丰台站初具了编组站的规模。
侵华日寇改扩建车站
由于军阀割据,内战频繁,军事运输繁忙,机车车辆多被军运占用,严重干扰正常运输。在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时期,出于军事运输和资源掠夺的需要,抢占铁路线成了他们的首选。丰台站被侵占以后,立即着手进行了改建和扩建,并对组织机构、运输管理进行了调整,使之更适合于其长期占领掠夺的目的。由于大规模的扩建、改建,使丰台站的设备面貌得到了改善,提高了车站的运输能力,日均出入车1200余辆,有时达1800余辆,成为华北地区的大型编组站之一。
抗战胜利以后,由于国民党忙于打内战,无暇顾及铁路建设,致使丰台车站的设备没有新的增加和改善,相反还出现了倒退。由于战事频繁,京汉、京张和京奉三大铁路干线均不畅通,致使客货运量急剧下降。旅客乘车人数降至日均300余人,尤其是货物发送,减到了日均400多吨,出入车一天1046辆,形成了丰台站历史上最不景气的年代。
北京西站“抢走”丰台站的风光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为适应运输生产发展的需要,丰台站的有关行车设备进行过许多次的技术改造,如修建驼峰,延长牵出线,装设行车自动闭塞,大站电气集中设备,改善信号和通信设施等等,使丰台车站成了华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,迎来了丰台火车站的黄金时代。虽然1956年3月25日建立的丰台西站,分流了丰台站的货运和编组任务,但丰台火车站的地位仍然是举足轻重。但是,1996年竣工的北京西站,却是“抢走”了丰台站大批的客运和货运任务,使得丰台站的地位功能大大下降。
2010年6月13日,丰台车站贴出了公告,宣布自6月20日起停止办理客运业务。经媒体报道后,大批铁道迷、附近居民和铁路职工会聚丰台站,用购买车票、乘车、留影等方式,向丰台站客运业务告别。
2010年6月20日零时起,丰台站由于扩建需要重新设计施工改造,115年的运营宣告结束。